門診時間
週一至週五:下午2:00~5:30 晚上6:30~9:30
週六:上午9:00~12:00 下午2:00~5:30
地址:台北市北投區明德路31號
(明德捷運站下車,往右邊走3分鐘就到了!)
電話:(02)2822-6877

2010年5月22日

吃中藥可以喝茶、吃蘿蔔、竹筍、空心菜嗎?

作者:顏聰明  醫師
    門診以來,常常發現,病人在看診之後,都會隨口問上一句:「醫生!什麼不可以吃?可以喝茶嗎?可以吃蘿蔔嗎?可以吃空心菜嗎?」而我的答覆,通常會令他們驚訝。「不是說吃中藥不能吃…….。」病人總是疑惑地問。

    許久以來,一般人存在著牢不可破的錯誤觀念,這觀念猶如老樹盤根,錯綜複雜,即使科技昌明的今天,不明究理的人,依然承襲似是而非的「傳言」,為傳統醫學蒙上神秘面紗,除了承受莫須有的惶恐,也為追求身心健康的苦心大打折扣!

    茶、蘿蔔、竹筍、空心菜,在許多方面,對抗疾病都有相當的助益,尤其在物質豐盛,飲食文化講究的今天,熱量過高,營養過盛所引起的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痛風、比比皆是。而茶、蘿蔔、竹筍、空心菜,正是現代人解決此一文明病最佳食物,何以吃中藥的人,視為人可觸及的禁忌而拒之千里呢?以下就個人所知,分析其屬性、作用、功效,進而探討真正禁忌為何?提供給讀者們做參考!

   :本草備要:茶,苦甘微寒,下氣消食。去痰熱、除煩渴清頭目、醒昏睡。又能解酒食油膩燒灸之毒利大小便,多飲消脂、寒胃。現代醫學則認為,茶含有維生素、蛋白質、咖啡鹼、醣類及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,具有強心利尿、和胃解毒、提神醒腦、生津止渴、幫助消化作用。

    在中藥方劑中,如川芎茶調散、菊花茶調散、蒼耳子散。指定要用清茶調服,才能上達頭目、疏風止痛、通竅清腦。是以,如果感冒咳嗽、鼻塞頭痛或多食肥甘厚味,以致消化不良,或是肥胖多痰,高血脂之人,乃至濕熱素盛體質,喝茶都有直接、間接的幫助,可以緩和病情,減輕不適。

    近來西方學者研究報告,茶是防癌上品,是現代人預防文明病的利器。至於,服用什麼中藥不宜喝茶?因為茶性微寒,有下氣消食利水功用,所以會影響補益劑的療效如人參、黨參、白朮、肉桂、大棗等滋補藥物,而利水也會影響對鐵質吸收,所以補血藥亦不宜,如當歸、川芎、首烏、雞血藤等類。又因有提神醒腦作用,相對地,服用安神鎮靜劑,如龍骨、牡蠣、琥珀、酸棗仁、合歡皮等類藥物亦不宜飲茶。而茶性寒胃,腸胃虛弱、胃下垂、胃酸過多之人亦不宜多飲,一般人則空腹應該盡量避免喝茶。

    竹筍:自古以來深受人們喜愛,素有「蔬中第一品」之稱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:「味甘平、性寒涼。治消渴、利水道。益氣、袪熱、消痰、爽胃。肺熱咳嗽、胃熱嘈雜者,食筍可。」而現代醫學則認為:竹筍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醣類、鈣…..等,還有胡蘿蔔素和多種維生素。最大的優點是高蛋白質、低脂肪、低澱粉、多纖維,常食對冠心病、高血壓、動脈硬化及糖尿病者有益處。由於「利水道」,所以也是肥胖者減重的佳品。

    筍性寒涼,又含有較多的粗纖維及草酸鈣,一般人進食不宜過量,民間有「括腸胃」之說。患有胃潰瘍、胃出血、慢性腸胃炎、久瀉久痢、滑精早洩的人,都應適量。如上所言,除了腸胃病,腸胃功能敏感的人,服中藥時,宜少吃竹筍,至於感冒咳嗽、心臟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肥胖者、火氣大的人,服用中藥再多吃點竹筍,實有相輔相成,藥效倍增的益處。

    蘿蔔:又稱「萊菔」,台灣習稱「菜頭」,而其諧音「彩頭」。是以每逢選舉,大家爭送討吉利。本草備要:「味甘辛,入肺、胃經。有行氣解鬱、寬胸舒膈、止咳化痰、健胃消食、散瘀解毒、生津止渴利尿之功。」本草綱目:「主吞酸、化積滯、解酒毒、散瘀血。熟食則化痰消穀,生啖則止渴寬中。」

    現代醫學則認為:蘿蔔含大量醣類和多種維他命、脂肪、鈣……等礦物質,尤其礦物質和維他命C的含量較高。而醣化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澱粉,使人體易於吸收,減少浪費,吃麵食、地瓜及豆製品,若感到子發脹時,吃些生蘿蔔就能順氣化食消脹。

    蘿蔔中含有芥子油及揮發油,是基本辛辣的來源,可刺激腸胃蠕動,增強食慾,吃了油膩食物後,吃些生蘿蔔可幫助消化或與肉類共煮,既不油膩又能促進食慾。又因含較多粗纖維,可促進腸胃蠕動,保持大便暢通,減少毒素在體內吸收附著,預防腸癌的發生。而大量的維他命C還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及預防壞血病。另外,蘿蔔還可防治矽肺,既能清除肺塵,減輕咳嗽,又可減少黑痰,消除胸痛胸滿,減輕症狀。

    蘿蔔籽也是常用中藥,又名「萊菔子」,有降氣平喘、消食化痰作用,力量較蘿蔔尤強。但只適於體質較強實的病人,體弱者不宜過度使用。本草備草:「久服令人髮白。」應該指其消導之功,有抵消補益作用。如服用人參、當歸、黃耆、地黃、何首烏…..等補氣補血的中藥,最好不要食用蘿蔔,尤其是生蘿蔔。又因性涼,腸胃虛寒及久病虛弱者宜少食。

    蕹菜:俗名「空心菜」。本草綱目:「蕹與壅同,此菜惟以壅成,故謂以蕹….。蕹菜性微寒、味甘,具有袪熱涼血、潤腸通便、袪口臭、消腫解毒等功效。」嶺南採藥錄:食狗肉中毒,煮食解之。醫林篡要:解砒霜毒。陸川本草:治腸胃熱、大便結。因此,此菜確是一味很好的解毒救急佳品相對地,很多人服中藥時不吃空心菜,也是怕它會解掉中藥藥效。此外,小兒出麻疹後,需要清熱解毒,多服蕹菜湯頗有功效

    現代醫學研究,蕹菜雖被一些人看作粗菜,但營養豐富,主要成分有鐵、維他命C、蛋白質、胡蘿蔔素、鈣…..等,其含鐵量不亞於菠菜,維他命C是蕃茄的2倍,蛋白質是蕃茄的四倍,胡蘿蔔素是蕃茄的五倍,鈣含量是蕃茄十二倍……。近年來還發現含有胰島素樣成分,很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。蕹菜以其性微寒涼,所以體質素弱,虛寒、易小腿抽筋者,則不宜多食。

    總結以上所言,可以簡單歸納,凡是服用補養中藥,如人參(高麗人參,石柱參、粉光參)、當歸、川芎、枸杞、地黃、何首烏、紅棗….等中藥,是應該對其有所忌諱,但也不必一概不食,只要少量適量,再則把服藥的時錯開2、3小時,也是減輕相互抵消作用的好方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